—徐匡迪、毛新平院士講述“鋼鐵強國夢”
4月22日下午,由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國工程院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共同主辦的“院士回母校”活動在北京科技大學隆重舉行,教育部關工委主任李衛(wèi)紅、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劉旭出席活動,中國工程院徐匡迪名譽主席和毛新平院士與北科大500余名青年師生分享了他們鋼鐵強國、科技報國的人生經(jīng)歷。
徐匡迪院士以“崇尚科學、愛國奉獻,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為題作了主題報告。報告中,他引用大量國內(nèi)外著名科學家和社會楷模的名言和案例故事,深入淺出地為母校師生闡釋科學的內(nèi)涵、遵守科學道德的重要意義。他指出,第一,科技創(chuàng)新是我國經(jīng)濟、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的主要動力,科學工作者必須具備淡泊名利、追求真理、愛國和謙虛等科學精神;第二,科技工作是永無止境的探索過程,科技工作者必須志存高遠、終生奉獻;第三,遵守科學道德與學術行為規(guī)范,是科研取得成功的基本的保證。報告中,徐匡迪院士深情地說,實干才能成就夢想,對于“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第一個100年是他們這代人的責任,而要做到第二個100年的夢想成真就要看各位青年學生了。
徐匡迪院士作主題報告
報告之后兩位院士與青年學生進行了訪談交流。徐匡迪院士深情回憶了在母校求學的難忘經(jīng)歷,并以“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形容自己的大學生活。他以自己的學習經(jīng)歷,勉勵母校學生大學期間要學好專業(yè)知識、加強身體鍛煉并積極投身社會服務工作,為將來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毛新平院士講述了近三十年從事薄板坯連鑄連軋研究的科研經(jīng)歷,勉勵北科大青年師生要有自力更生的精神,如果選擇了科研,就要做好艱苦奮斗的思想準備,為國家事業(yè)的發(fā)展奉獻青春。
徐匡迪與毛新平院士與學生進行訪談交流
本場活動為“院士回母?!被顒拥牡谌?,恰逢北京科技大學紀念建校64周年,兩位院士校友的經(jīng)歷也將激發(fā)北科大青年師生傳承“學風嚴謹,崇尚實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求實鼎新”的校訓精神,堅定鋼鐵強國、科技報國的理想信念,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目標和“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鄭召霞 吳曉東供稿,照片由北京科技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