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福建省舉辦“走近院士”航空航天夏令營。來自省內19所初級中學和18所高級中學的46名師生專程赴京,走訪了中國航天城、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真正與航空航天基地、與院士專家零距離。
在空間院,資深衛(wèi)星專家閔桂榮院士、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fā)軔院士熱烈歡迎小營員的到來。閩籍院士閔桂榮與小營員熱烈地討論起有關宇宙的各種問題。就是否存在外星人的問題,閔院士笑著說:從概念上來說,廣袤無垠的外太空應該有生物存在的可能性。還有同學問道,如何才算是和平利用太空?院士們樂了,他倆站起身來,比劃著向小營員解釋著,“我們要利用太空為人類服務,而不是使其成為戰(zhàn)場?!薄氨热缯f吧,你們現(xiàn)在享受的很多服務,都是由衛(wèi)星來提供的。通訊、定位、氣象服務,這些功能大家時時刻刻都在使用著。還有你們現(xiàn)在最愛看的足球直播,也是衛(wèi)星的功勞?!薄安幌裎覀儺斈辏醋闱蚨贾荒芸翠浵??!?BR> 院士們說,外太空是屬于全人類的。1967年的聯(lián)合國外太空公約是世界上第一個對此進行文字闡述的約定,條約規(guī)定任何國家都不能將太空的任何部分占為己有,同時所有的國家都應該同意太空的和平利用。從技術上說,中國需要在外太空開發(fā)中加大國際合作力度,推動和平利用外太空,進而探索對于深海、太空和極地開發(fā)的國際合作模式。從理念上說,中國應當更加積極主動地推動解決國際在外太空探索過程中的程序問題,包括外太空立法,各國航天戰(zhàn)略目的的透明度等,這不但有助于世界理解和信任中國,更有助于中國提升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
小營員最感興趣的問題,就是我國航空航天事業(yè)的現(xiàn)階段技術和前景。據戚院士透露,目前神州7號已在進行出艙行走實驗。而中國第一個空間探測器即月球探測器(也稱為嫦娥一號),也將于2007年發(fā)射,目的在于獲取月球影像,探測月壤特性。
戚發(fā)軔院士還透露,中國征空的目標分為三大步,第一步是把人送上太空,這個目標在“神五”順利升空時已完成。而下一個目標是于2020年在太空建立空間實驗室;最后是讓科研人員長期駐守在空間實驗室內進行科研。未來的“神八”、“神九”及“神十”預期于2010年升空,在太空中三艘飛船連結在一起,組成小型空間實驗室。
戚院士對于中國航天科技的發(fā)展感到很滿意,他表示,相較美國和俄羅斯,中國載人用的太空飛船船艙體積較大,在太空的通訊科技做得比其他國家好,而且太空船的設計可以轉動,方便觀察太陽和地球等地方。他并對中國以最短的時間、最少的費用完成升空而感到鼓舞。但他同時說:“不能不承認,中國的航天科技始終起步較遲,我們需要更多的拼勁!”
在火箭院,導彈與運載火箭專家謝光選院士,航天飛行力學、火箭彈道設計專家余夢倫院士及原火箭院副院長、載人航天運載火箭系統(tǒng)總指揮黃春平親切接待了孩子們。謝光選院士是中國第一代航天人。謝老用幻燈片向我們展示了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的發(fā)展。用很大的篇幅詳細介紹了火箭技術發(fā)展在歷史上起到的作用:1964年10月我國原子彈成功爆炸,1966年10月我國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1970年4月人造地球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1971年臺灣退出聯(lián)合國,中國進駐聯(lián)合國并成為常務理事國……
謝老院士向小營員介紹說,航天器的功能包括國防航天、運用航天、載人航天和升空探測航天。明年,也就是2007年,中國有可能開始探測行星,使太空成為與陸地、水、天空并列的人類生存的又一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