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歡 來源:科學時報 發(fā)布時間:2010-4-25 22:4:57
□記者 劉歡
在風景秀麗、氣候溫和的太湖西山島上,一個名叫衙甪里的貧困村迎來了致富的希望,衙甪里農民股份合作社的農民,通過與蘇州大福外貿食品有限公司定點合作種植菜用毛豆和其他蔬菜,從種子供應到種植技術支持再到成品收購都得到了很好的“托管”,這不僅解決了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土地的高效利用問題,還切實增加了農民的收益。
“企業(yè)+合作社+農民”經營模式新探索
“大福公司把選育好的優(yōu)良品種的種子免費送給農民,并與其簽訂合約,再預付30%的收購款,最后,對達到標準的成品以高于市場價的收購價進行統(tǒng)一收購,在一個月內全部代付貨款,不打白條不欠款。公司、農民股份合作社和農民緊密結合在一起,通過產銷結合保證農民的收入,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贝蟾9靖倍麻L、總經理金文淵向記者介紹了在衙甪里村示范的“企業(yè)+合作社+農民”經營模式。
衙甪里村的農民在收到由大福公司免費發(fā)放的種子后,還要接受培訓,由專門的技術人員對種植方法、田間管理等進行標準化的指導,如應在什么時候下種?行距要多少?施肥要多少等等,讓農民在種植新品種時心中有數(shù),對在哪個階段會出現(xiàn)哪些問題有充分的了解,實現(xiàn)標準化栽培,相關的栽培標準已納入蘇州市地方農業(yè)標準目錄。
“在這種經營模式下,農民的種植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形成了很好的口碑效應和示范效應,也讓農民增收、工廠增效的目標得以實現(xiàn)?!苯鹞臏Y告訴記者。他表示,今年大福公司打算在西山發(fā)展三到五家農民股份合作社,種植面積將擴展到5000畝左右,他希望能通過這種新的經營模式把整個產業(yè)帶動起來。
扎根企業(yè)的院士工作站
大福公司敢于讓利給農民,是因為在公司背后有一支由院士領銜、技術實力雄厚的科研團隊,為公司發(fā)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和強有力的技術支撐。2009年7月,大福公司與南京農業(yè)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學教授、國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蓋鈞鎰簽下合作協(xié)議,建立院士工作站,雙方緊密合作,進行新品種、新技術的相關研發(fā),這也是蘇州市第一家農產品加工企業(yè)的院士工作站。
如果把院士工作站正式掛牌成立比作一場隆重的“婚禮”,那么大福公司和蓋鈞鎰團隊的“相識”則可以追溯到2006年。2006年5月29日,日本開始執(zhí)行“肯定列表制度”。這項被稱為“史上最苛刻的標準”涉及蔬菜、禽肉、水海產品等200多種農產品?!按蟾J且患彝怃N企業(yè),公司當時生產的中國臺灣75號毛豆在日本市場的銷售量很大,但是,根據(jù)75號毛豆的種植特性,它在長江流域會產生很多病害,產量提不上去,品質還在退化。日本執(zhí)行‘肯定列表制度’以后,對出口的毛豆品質要求提高,根據(jù)市場的需要,我們急需在國內尋找合作的研究機構,以得到新的品種?!苯鹞臏Y說。
當大福公司找到蓋鈞鎰院士所在的國家大豆改良中心,發(fā)現(xiàn)中心有很多新品種,正愁找不到企業(yè)作推廣,每年研究出來的成果就放在實驗室里,遠離市場,很是浪費。大福公司提出了自己的需求,中心按照需求推薦了幾個新品種?!澳且荒?,我們新種的南農95C-13相當成功,三粒莢在70%以上。按照國外客戶的要求,500克毛豆不能超過135莢,而我們的新品種達到了125莢,成品率提高了,成本則相應降低、利潤也隨之增加?!被貞浧鹱畛跖c蓋鈞鎰院士的合作,金文淵仍然感到振奮。
之后,大福公司與國家大豆改良中心合作申報了蘇州市的科研項目,在推動企業(yè)品種更新的同時,也促進了科研活動有的放矢地深入開展。現(xiàn)在,院士工作站共有8位教授,他們分別來自植保系、園藝系、食品系,還有國家大豆改良中心。教授們每月都輪流到企業(yè)來工作,他們有固定的辦公室,有自己的實驗地,還有十幾個研究生在企業(yè)做課題。
一方面,院士團隊不斷為企業(yè)提供新品種、新技術,為企業(yè)培養(yǎng)技術人才;另一方面,企業(yè)的生產基地也為科學研究提供了現(xiàn)實依據(jù),并成為院校的實習基地。金文淵表示:“院士工作站運行以后,經雙方一起討論后制定了相應的規(guī)程,成立了市場部、技術部和基地部,進一步把院士團隊納入到企業(yè)的經營流程中來,在技術和營銷上更加緊密地結合?!?/div>
蘇州市吳中區(qū)政府也把院士工作站作為科技促農的一樁頭等大事,專題討論帶動農民產業(yè)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創(chuàng)新模式,希望通過蘇州第一家農產品科研載體的院士工作站帶動企業(yè)的科技創(chuàng)新,并對本地區(qū)有相關技術需求的企業(yè)提供服務。
培育優(yōu)良品種 發(fā)展非轉基因大豆
提起我國大豆產業(yè)在國外轉基因大豆的沖擊下逐漸萎縮的現(xiàn)狀,金文淵很是擔憂:“國外轉基因大豆進入中國的榨油行業(yè)、豆制品行業(yè),使中國的地方品種逐漸被取代。轉基因品種在南方栽培,正在逐步向北方擴展,這樣我們原有的一些好的品種慢慢就會消失?!彼J為:“當務之急是培育出優(yōu)良品種,如高出油率的、特種豆類等。我們在新疆已有新的大豆品種通過鑒定,如果新疆、內蒙古、東北等地有產量高、產油率高的地方新品種出現(xiàn),在產量提高、品質提升的同時再加上國家補貼,可以有效地抵消進口轉基因大豆與國產大豆之間的價差,對增加農民收入、對整個大豆產業(yè)的恢復將是一種比較有效的途徑。”
據(jù)金文淵介紹,大福公司正從以下幾個發(fā)展方向著手開發(fā)非轉基因大豆:一是鮮食毛豆,通過速凍加工制成速凍毛豆莢、速凍毛豆仁,出口美國、日本和歐盟等地;二是蛋白質含量高的毛豆,主要用于生產豆制品;三是出油率高的大豆,用于供應榨油行業(yè)。公司立足高端,通過培育地方優(yōu)良品種,增加大豆的單產以降低成本,提升大豆的品質以提高售價,緊緊圍繞健康食品概念做文章。
“今年大福公司將有2000畝的示范推廣基地用來種植長江流域的地方優(yōu)良品種,目前已上市的優(yōu)質毛豆南農88026、南農95C-13、南農95 C -5和香毛豆等品種從銷售到加工的情況來看,都是供不應求,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金文淵不無驕傲地說道。
多年的產學研合作實踐讓大福公司深刻認識到科技創(chuàng)新在企業(yè)發(fā)展中的核心作用,“企業(yè)就是要緊緊扣住市場這一環(huán),通過積極參加國際國內大型展會等方式了解市場上需要什么,然后將市場需求反饋給科研團隊,充分發(fā)揮科研團隊的科技優(yōu)勢,讓科技真正成為生產力。”金文淵相信,依托于院士工作站,大福公司的創(chuàng)新之路會越走越寬。
《科學時報》 (2010-4-26 B3 視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