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來到河南省信陽市息縣、羅山縣、平橋區(qū)雜交水稻高產攻關項目區(qū),察看雜交稻長勢和試種情況,28日為“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信陽分中心”揭牌。
27日下午,天氣晴朗,年過八旬的袁隆平院士一行來到信陽市平橋區(qū)甘岸辦事處百畝超級雜交水稻高產攻關項目區(qū)進行考察。甘岸雜交水稻高產攻關項目區(qū),共分新品種(組合)展示區(qū)和百畝高產攻關區(qū)兩部分。在30畝新品種(組合)展示區(qū),袁隆平院士仔細地察看16個雜交水稻新品種的生長和結實情況,不停地招呼自己的學生鄧啟云博士,要求做好新品種對比實驗。袁院士看到百畝高產攻關區(qū)土地平曠,林渠整齊,Y兩優(yōu)Ⅱ號雜交水稻桿壯穗大,結實飽滿即將豐收的景象,不禁喜上眉梢。他彎下腰來深情地撫摸著沉甸甸的稻穗,一臉興奮。
接著,袁隆平院士又深入息縣萬畝水稻高產創(chuàng)建百畝核心區(qū),察看了超級雜交稻優(yōu)質品種深兩優(yōu)5814、C兩優(yōu)608在息縣的試種情況。深兩優(yōu)5814、C兩優(yōu)608是袁隆平院士主持培育的集抗病、抗倒、優(yōu)質、廣適、高產穩(wěn)產于一體的完美超級稻組合,被農業(yè)部確定為“種三產四”(種三畝稻,產四畝地稻谷)豐產工程品種。今年,息縣承擔了兩品種的百畝高產攻關示范任務。為確保示范成功,息縣將示范基地選在水肥條件好的項店鎮(zhèn)李樓村和張莊村,并由縣農業(yè)部門全程跟蹤服務。
在羅山縣農場一分場,看到示范點種植的“兩優(yōu)1128”畝產量可能達到900千克,袁隆平院士說:“這是我最近幾年來夢寐以求的!這也是超級雜交水稻第三期的目標,原計劃在2015年實現,但是沒想到,這個目標這么快就在信陽實現”。袁隆平院士說,湖南省是我國水稻產量第一大省,但是沒有一個地級市的種植面積和產量超過信陽。“澳大利亞的水稻單產大約是每畝660千克,為世界最高。信陽能培育百萬畝以上、畝產超過澳大利亞的水稻種植區(qū),起到示范帶動作用。信陽搞好了,周圍的安徽、湖北肯定也要搞,整個淮河以南、長江以北都搞,超級雜交水稻就能普及”。
袁隆平院士此次造訪信陽,不僅親赴田間看望自己的“孩子”,還將“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信陽分中心”的牌子親手交到信陽市農業(yè)局局長齊城手中。袁隆平院士表示,信陽成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信陽分中心,意味著信陽不僅是河南這個大糧倉的中堅力量,還將扮演超級雜交水稻推廣平臺的角色。
因為超級雜交水稻,袁隆平院士與信陽結下了不解之緣。2002年,信陽市承擔國家863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信陽大別山(江淮之間)超級雜交稻種試推廣”,2004年開始正式推廣,當年百畝連片示范獲得成功。2006年,在袁隆平院士的指導下,信陽市開展實施超級雜交稻“種三產四”豐產工程,在各縣區(qū)建立萬畝高產創(chuàng)建示范片和萬畝高產攻關核心區(qū)。2008年,信陽市人民政府聘請袁隆平院士為高級顧問,袁院士將畝產800千克第二期超級雜交水稻攻關項目和畝產900千克的第三期超級雜交水稻攻關項目先后定在信陽試驗,目前已取得明顯成效。(高松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