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審耽誤了很多科研時間,取消也確有為難之處
作者:祝魏瑋 來源: 發(fā)布時間:2009-3-9 0:45:40
現(xiàn)在,一些項目花在評審上的時間比較多,耽誤了很多科學家作科研的時間,這是一個事實。但就目前而言,取消評審確也有為難之處。就像現(xiàn)在用SCI論文作為評判科研工作成績的標準一樣,不用SCI,我們用什么來評判呢?當然,這并不是說現(xiàn)有的評判標準是最合適的。在中國,仍然需要一些評判、評審,當然,我更贊成事后的評判。比如一個項目,某位科學家做過,做得好就可以得到信任,可以繼續(xù)給予項目的支持;如果做不好,就被列入“黑名單”,至少一段時間不再給予項目支持。事后的評判可能會避免一些只靠在申請項目時說得天花亂墜,實際又完不成項目的情況發(fā)生。
也有人說美國的評審不用這么復雜,但中國的國情和美國畢竟不同,還是要探求一種適應中國的評議制度,不評議也是有問題的。但怎么解放這些參與項目申請與評審的科技人員呢?我想可以省去一些頻繁的檢查,給予科技人員一定的周期。此外,一個研究人員不要申請項目太多,如果只申請一個項目,用在評審上的時間是不多的。關鍵是一些科學家的一項研究同時申請很多項目,“863”也申請,“973”也申請,支撐計劃也申請,重大專項也申請,且言之有理地說每個項目給的錢都不多。這一情況導致科研人員必須就同一項目進行多次答辯,必然占用大量科研時間。我也希望研究人員申請的項目能夠得到充足的經(jīng)費支持,而沒必要再多申請項目。當然,解決這一問題更需要申請項目的研究人員的支持。
(鄔賀銓 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科學時報》 (2009-3-9 A1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