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2月9日-12日,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第八屆第十二次常委擴大會議在廈門召開,干勇副院長出席會議。會議由學部主任曹湘洪院士主持,學部主席團成員、常委、汪燮卿等13位院士出席會議。會議傳達了1月16日召開的院主席團會議精神,對學部2011年工作進行總結并討論2012年學部工作計劃,聽取“學部調整與學科劃分-化工、冶金與材料領域”課題階段研究成果匯報,對光華工程科技獎(化工冶金與材料領域)候選人進行評審。
據曹湘洪主任介紹,在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全體院士的共同努力下,該學部2011年順利完成了院士增選工作,新當選的7名院士明顯改善了學部院士隊伍的年齡結構,也改善了專業(yè)結構;結題(完成)咨詢項目7個,在研22個;完成了26項學術活動,其中國際高端研討會2場(“綠色化學科學與工程國際高端研討會”和“中美化學工程能源與化工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工程科技論壇2場(“非糧作物和生物質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生物與化學加工”和“爆炸合成新材料和高效、安全爆破關鍵科學與工程技術”);開展院士行活動3次(“院士專家龍江行暨石墨產業(yè)發(fā)展論壇”、“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院士行”和“第十屆淄博新材料技術論壇暨院士專家淄博科技行”)。2012年,該學部院士申請立項8個咨詢項目,計劃主辦、承辦、協(xié)辦16項學術活動,其中學部年會1場、國際高端研討會1場(“實現(xiàn)生物質廢棄物的循環(huán)經濟技術途徑)”、中國工程科技論壇2場(“生物質燃料多元化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粉末冶金科學與技術發(fā)展前沿論壇”),年內計劃召開常委會議6次。
汪燮卿院士匯報了“中國工程院學部調整和學科劃分調查與研究-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領域”階段成果。會議同意將學部一級學科“冶金工程”更名為“冶金工程與技術”,將其中的二級學科“壓力加工”改為“金屬壓力加工”。
受光華獎理事會的委托,會議對申報2012年“光華工程獎”(11位)、“光華青年獎”(3位)化工、冶金與材料背景的候選人進行了初評。經投票表決,2位光華工程獎候選人和2位光華青年獎候選人通過學部的初評,評審結果將報光華獎理事會進行終評。
會議期間,院士們參觀考察了廈門鎢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并與相關研發(fā)人員進行了座談;在福建省發(fā)改委、科協(xié)組織下,參會院士還分別和福建省200多位企業(yè)家就他們關心的科技問題進行座談、討論和咨詢。(左家和 韓巨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