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工程院廖萬清院士主持的“國際青霉、曲霉分類與進化研究進展圓桌會議”于2015年11月19日在上海醫(yī)學真菌研究所舉辦,參加會議的有國際著名的真菌學專家、荷蘭皇家科學與藝術研究院CBSKNAW真菌多樣性研究中心Applied and Industrial Mycology研究室主任Robert A. Samson教授、Jos houbraken博士、Martin Meijer博士、《中國真菌學雜志》主編溫海教授、上海醫(yī)學真菌研究所副所長潘煒華教授、鄧淑文副研究員、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陳娟副研究員等參加了此次會議。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yī)院、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等近20名博士后、博士及碩士研究生參加了會議。
會議在廖萬清院士的主持下,由Robert A. Samson教授首先介紹了荷蘭CBSKNAW 真菌多樣性研究中心的歷史沿革及發(fā)展情況,再就青霉(Penicillium)及曲霉(Aspergillus)等種屬在分類學及分子進化等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了精彩的講解,指出了自馬爾內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劃入藍狀菌屬(Talaromyces)后,由青霉屬菌導致的侵襲性真菌感染雖然更加罕見,但介于青霉菌屬在生物醫(yī)藥、食品等工業(yè)領域的廣泛應用,青霉屬真菌仍有條件致病的可能性。鑒于煙曲霉等在臨床侵襲性真菌感染領域的重要地位,加強煙曲霉種群的分類與進化學研究對于下游的相關機制研究意義重要。Jos houbraken博士則系統(tǒng)介紹了多位點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學方法在青霉、曲霉等菌屬領域的研究進展,指出很多青霉、曲霉菌形態(tài)學高度類似,加強分子鑒定技術的應用對于明確相關菌種及其與工農業(yè)及生物醫(yī)學領域的關聯(lián)意義重要。Martin Meijer博士則系統(tǒng)介紹了室內真菌(Indoor Fungi)的相關研究進展,人類約有90%的時間都在室內度過,但室內環(huán)境中的相關真菌多樣性的研究卻是方興未艾,加強各種室內環(huán)境,尤其是醫(yī)院等特殊場所室內環(huán)境中的真菌多樣性研究,對于預防相關感染及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會議期間中外學者在友好的氣氛中就學術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Robert A. Samson教授特地向上海醫(yī)學真菌研究所贈送了其主編的“Food and Indoor Fungi”學術著作,廖萬清院士代表研究所愉快地接受禮物并回贈了由廖院士與溫海教授共同主編的《臨床隱球菌病學》一書。最后大家合影留念,相約后會有期。
(陳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