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由中國兵工學會彈道專業(yè)委員會主辦,海軍裝備研究院與南京理工大學彈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共同承辦的“中國兵工學會彈道專業(yè)委員會2016年彈道學術會議”在北京順利召開。這是國內彈道學領域規(guī)格最高、規(guī)模最大的學術會議,共收錄論文98篇。李鴻志院士、楊紹卿院士、邱志明院士、楊德森院士等來自國內各高等院校、軍工企業(yè)、研究院所及部隊單位的近40家單位80余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26日上午,大會正式開幕。開幕式由中國兵工學會彈道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南京理工大學王中原教授主持。海軍裝備研究院邱志明院士和中國兵工學會于小虎秘書長分別致歡迎辭。邱志明在致辭中表示,彈道學研究彈箭發(fā)射、飛行、毀傷全過程,是武器裝備發(fā)展的重要理論技術基礎,高速水中彈道學是彈道學領域的一個新的分支,旨在解決高速射彈入水和水中高速飛行的制約性瓶頸問題,打破高速射彈入水的“水中禁區(qū)”,對海軍水下防御能力建設至關重要。于小虎代表中國兵工學會對2016彈道學術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希望與會專家學者對我國彈道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發(fā)展方向開展廣泛的交流,對中國兵工學會彈道專業(yè)委員會的發(fā)展給予更多幫助和指導。
這次彈道學術會議瞄準海軍水下攻防這一重點方向,將會議主題確定為“高速水中彈道理論與技術”。哈爾濱工程大學楊德森院士、南京理工大學李鴻志院士、兵器工業(yè)203所楊紹卿院士、海軍裝備研究院肖昌美主任分別做了題為《聲納與海洋環(huán)境》、《高速水中彈道學的研究現狀》、《智能化彈道—末敏彈技術》、《魚雷彈道的現狀和發(fā)展趨勢》的大會報告。李鴻志院士緊緊圍繞會議主題,介紹了高速水中彈道學的軍事需求及研究背景,分析了高速射彈在自然環(huán)境下的受力和運動規(guī)律計算等高速水中彈道學需要重點研究的跨介質入水和水中穩(wěn)定運動問題,描述了“水下密集陣”等水中高速射彈作戰(zhàn)模式,明確了高速水中彈道學的研究目標、內容和方法,引起了與會專家代表的強烈反響。
大會主報告后,與會代表分水中彈道學和空氣彈道學(包括內、外、終點、實驗彈道學)兩個分會場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學術交流。本次會議基本反映了我國彈道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重點探討了我國水中彈道學的發(fā)展趨勢,為我國海軍水下防御裝備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技術交流和協(xié)同創(chuàng)新平臺。
(供稿:馮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