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10月22日,容納1200多人的湖南省新田一中大禮堂濟濟一堂,座無虛席。中國工程院院士何繼善作了題為“科學與藝術”的主題講座,何院士與在場師生交流了科學求索經歷和藝術人生感受。出席本次講座的有新田一中的學生代表、老師代表、部分學生家長,以及縣委學習中心組全體領導??h委書記唐軍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辭。這是新田縣歷史以來邀請的最高級別科學家的科普講座。
何繼善院士是中南大學教授、應用地球物理學家,歷任三屆湖南省科協(xié)主席。何繼善院士在兩個多小時的講座中,闡述了科學、技術、工程的內涵與外延,闡述了科學是發(fā)現(xiàn),技術是發(fā)明,工程是集成的思想。用講故事的方式啟發(fā)年輕學子,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講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講到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累尼烏斯到澤維爾的故事,講到瓦特發(fā)明蒸汽機及第一次工業(yè)革命、講到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基爾比怎樣用一個想法改變世界等事例來說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并重才能誕生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技術進步。
何繼善院士以自己的人生閱歷向在座學子述說了自己求學的艱辛,在戰(zhàn)亂年代,如何從長沙輾轉來到新田。為避戰(zhàn)禍、敵機空襲,又幾次中途輟學。勉勵在場學子勿忘國恥,奮發(fā)圖強,在場師生為之動容。同時他還講述了自己與書法的結緣,讓學子們親身感受到了書法藝術的魅力。何院士的高尚品德和在科技方面的成就令人高山仰止,而其文學與藝術深厚功底與扎實熟練的英文程度也令全場折服。何院士的精彩演講贏得了現(xiàn)場無數次經久不息的掌聲。
何院士在耄耋之年情系故土,心縈母校,在百忙之中回到母校講學,其拳拳之心,殷殷深情不由言表。敦促廣大莘莘學子刻苦學習,勇攀科學高峰。何繼善院士向新田縣委縣政府贈送了“南有新田、奮勇爭先”的墨寶,向一中贈送了“健康、博學、儒雅”、“實勤寬誠”的書法作品,及由美國洛佩茲著,何繼善院士翻譯的《虎口拔牙》,該書中記述的真實而生動的故事,為讀者展現(xiàn)了60多年前為正義而戰(zhàn)的美國年輕飛行員群體的英雄氣概與生活經歷。何繼善院士愉快地接受了新田一中名譽校長的聘請。(彭子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