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6-9日,由美國航空航天學會和中國工程院主辦,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和廈門大學承辦的“第21屆AIAA國際航天飛機和高超聲速系統(tǒng)與技術大會” (21st International Spaceplane and Hypersonic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 Conference)在廈門大學拉開帷幕。這是美國航空航天學會成立以來第一次在中國召開會議。
美國航空航天學會(AIAA)是國際標準組織(ISO)中太空系統(tǒng)和運營(TC 20-SC14)的書記處,是全球最大的致力于航空、航天、國防領域的科學和技術進步的專業(yè)性非政府、非贏利學會。AIAA還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航天出版機構,被公認為是航空航天文獻的重要資源。在此之前,AIAA還從未在中國舉辦任何學術會議。國際航天飛機和高超聲速系統(tǒng)與技術大會是AIAA旗下全球最知名的航天飛機和高超聲速技術交流大會,每18個月舉行一次。
開幕式由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常務副院長尤延鋮主持。國際高超聲速技術委員會主任、美國Aerojet發(fā)動機公司的Adam Siebenhaar首先致歡迎詞,他對各位嘉賓、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本次會議的順利召開表示衷心祝賀。
國際高超聲速技術委員會主任、美國Aerojet發(fā)動機公司Adam Siebenhaar致歡迎詞
中國工程院院士、副院長樊代明代表中國工程院致辭,他表示,空天已日益成為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重要領域和各國人民交往的重要紐帶,而航天飛機和高超聲速飛行器技術作為未來空天領域的戰(zhàn)略制高點,受到世界航空航天強國的廣泛重視和深入研究。他希望通過這個頂級會議平臺,匯集來自全球知名航空航天機構專家學者、技術人員,傳遞最前沿科技進展和成果,促進技術的交流和智慧的碰撞,以交流促合作,以交流促發(fā)展。
樊代明副院長致辭
廈門大學校長朱崇實也在開幕式上致辭。他指出,廈門大學是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史上最早創(chuàng)辦航空教育的高校之一,在航空航天事業(yè)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廈門大學的科學家們也和在座的科學家一道,致力于追求“飛得更快、更高、更安全”這一惠及人類與世界的共同目標。本次大會得以在廈門大學舉辦,是國際航空航天學界對中國航空航天科學發(fā)展的充分肯定。他衷心希望所有的與會代表們能夠在本次會議中有更多的交流、合作與收獲。
大會會期4天,共吸引了來自美國、中國、英國、德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歐洲太空局等18個國家及國際組織的航空航天機構的知名學者和相關科研人員參加,1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與會。會議規(guī)模約600人,為歷年之最,其中外國專家學者百余人。
尹澤勇院士作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航發(fā)集團科技委主任、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院長尹澤勇就“面向下一代高超聲速技術的航空航天教育與研究”議題作了大會特邀報告。尤延鋮教授作了“從本次大會論文看中國高超聲速基礎研究進展”的特邀報告。除了特邀報告,會議還包括了高超聲速研究國家進展報告、國家重大項目進展報告、大會特邀論壇以及各專題的分組報告,圍繞高超聲速飛行器與飛行任務載荷、航天器在軌運行與任務、高超聲速系統(tǒng)氣動熱與熱防護、高超聲速推進系統(tǒng)總體技術等9個專題開展學術交流。
大會現(xiàn)場
文/劉博維
照片由廈門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