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鄭州日報 記者:王紅 時間:2013-10-22
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永遠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昨日,2013年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在河南省農業(yè)大學啟幕,來自全國各地的6位兩院院士、千名作物學領域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現(xiàn)代農業(yè)與糧食安全”主題展開熱烈討論。
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自2002年起創(chuàng)辦,是我國作物科學最高級別學術交流會議。
本次大會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蓋鈞鎰、吳孔明、羅錫文、陳溫福,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朱玉賢6位院士,40余位知名專家、教授就中國作物栽培學的發(fā)展,所取得的成就,新時期栽培學科的地位和作用及戰(zhàn)略調整等問題作了學術報告。與會代表通過主題報告、專家論壇、大會交流、實地考察等多種形式,交流和探討了生物安全、種質資源開發(fā)與利用、作物學研究理論與技術等領域的發(fā)展狀況,為發(fā)展作物學科把脈,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獻計。
作為本次大會的“東道主”,河南農業(yè)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改平表示:“今后,河南農業(yè)大學將趁著科技發(fā)展的春風,緊緊瞄準作物學科技前沿,圍繞糧食作物生產中的重大關鍵科學問題和科技需求,以更加開放的思維,更加創(chuàng)新的理念,推動學校作物學科快速發(fā)展,推進政產學研用的協(xié)同創(chuàng)新?!?/P>
近日有媒體報道,61名兩院院士聯(lián)名上書要求國家盡快推進轉基因水稻產業(yè)化,這一消息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討論。
針對轉基因食品產生的爭議,中國農科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表示,轉基因是一種新技術,而“技術”本身是中性的。實際上,任何一種新技術,都有其有利于社會發(fā)展的一面,同時也存在不利的一面。因此,一味地討論轉基因是安全的,或者不安全的都是不可取的。
吳孔明說:“以原子能技術為例,人類應用原子能技術來建核電站,可以給社會提供清潔能源、促進社會的發(fā)展;但如果利用原子能或者核技術來生產原子彈,核武器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將可能對人類社會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氐睫D基因技術來說,其實技術本身是中性的。我們不能說,轉基因技術轉化衍生出來的產品絕對安全的,也不能說轉基因產品都是有問題的。因此,一味地否定轉基因技術,認為轉基因技術生產出的產品都是有問題的,這種評價方式并不科學?!?/P>
吳孔明認為,判斷轉基因產品的關鍵,在于這一產品對我們的環(huán)境安全、食品安全有什么樣的影響。如果通過科學的評估,能夠證明轉基因產品的環(huán)境風險、安全風險是可控的,我們就應該利用先進技術推進社會進步;如果說通過科學評估,認為這一產品在技術方面可能存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這一技術就不能推廣使用。
究竟轉基因食品能不能吃?吳孔明給出一組數據:目前為止,全球已經商業(yè)化種植的轉基因農作物大概25億畝,已經有了超過15年的食用歷史,而且我國每年進口約5800萬噸的大豆,80%是轉基因大豆。簡單地說,我家吃的食用油,就含轉基因。作為科研工作者,能夠利用轉基因這一高新技術去推動社會的發(fā)展,我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