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wǎng) 記者:李思遠、梁建強、吳植 時間:2014-12-12 15:26
投身水電事業(yè)50余年,主持或參加建設的水電裝機總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擔任世界上最大水利樞紐的“技術總長”近20載;年逾古稀,一如既往奔走在工地一線……
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三峽集團總工程師張超然。
成績斐然
1966年從清華大學水利工程專業(yè)畢業(yè),張超然見證了中國水電發(fā)展的一座座里程碑。
按照我國水電開發(fā)規(guī)劃,到2015年,我國的水電總裝機容量將達2.9億千瓦。張超然主持和參加建設的水電站的總裝機容量已達1億千瓦。
在任電力部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等職務期間,張超然主持或參加我國20世紀建成的最大水電站二灘水電站及金沙江溪洛渡、四川官地、桐子林、沙牌、冷竹關等大中型水電站的勘測設計工作,在高混凝土拱壩設計計算方法與準則、高拱壩泄洪消能等關鍵技術研究和成果應用上取得重大成果。
1996年,張超然出任長江三峽工程開發(fā)總公司(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前身)總工程師??偣こ處熓枪こ痰摹百|(zhì)量把關人”,張超然對這個崗位敬畏有加,在他心里“責任比天大”。對于工程技術和質(zhì)量管理,他嚴格執(zhí)行標準,從不看別人的臉色,不怕得罪人,為三峽工程“費盡心血”。
大江截流、導流明渠截流、大壩混凝土快速澆筑、二期圍堰施工、永久船閘開挖……這些擺在世紀工程面前的世界級技術難題,張超然領銜的科研人員通過不懈努力,最終一一攻克。
堅守平凡
作為攻克一系列世界難題的技術權威,張超然卻樂得堅守平凡。
2003年,張超然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對此,他剖白:“能評上院士,是祖國水電大發(fā)展和三峽這個大背景給了我這么好的機會。當選院士并不是高人一籌,還是得發(fā)揮好大家的整體力量,齊心協(xié)力把三峽工程干好?!?/p>
此后,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張超然還是原來那個謙遜的、甚至有些羞澀的小個子老頭。
可有時,平易近人的張超然又那么“不近人情”。偶爾因私事外出,有同事提出派車送,他從不答應,而是選擇自己拖著行李乘坐公共交通。
熟知張超然的人都知道他“不要房”的故事。公司在北京兩次分房,他都沒要。
從事水電工作以來,他已有20多年沒回過溫州老家,連父母病逝他都沒有離開水電建設工地;兩個女兒結(jié)婚,他也因為工程不能脫身而未能參加。
“他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毕嘧R多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馬洪琪感慨地説。
“金色”晚年
2003年,三峽工程成功實現(xiàn)初期運行的喜悅尚未退卻,溪洛渡、向家壩水電站工程開始了籌備建設,張超然又開始奔波于三峽工程和金沙江之間。
從溪洛渡籌建一直到工程實現(xiàn)下閘蓄水、再到正式投産發(fā)電的近十年間,他幾乎每個月都要在湖北、四川、云南、北京三省一市之間往返奔波。施工前期,進場道路崎嶇狹窄、坑洼不平,每次下飛機后還要經(jīng)受十幾個小時的汽車顛簸。
在山高水深、溝壑縱橫的工地,又是同事又是老鄉(xiāng)的孫榮剛説:“老先生身著工裝、腳穿雨靴,一身塵土、一身汗水,不熟悉的人根本看不出來他就是總工?!?/p>
多年積勞成疾,張超然患有腦血管硬化癥,還患有高血壓、十二指腸潰瘍和骨質(zhì)疏松癥。但每每有人詢問起他的身體,他總是淡然一笑:“只要精神不垮,有病也沒啥了不起的。”
2014年7月,溪洛渡、向家壩水電站全面投産,相當于“再造一個三峽”?,F(xiàn)在,金沙江下游的白鶴灘和烏東德水電站等待核準開工,張超然決意再次將人生交給金沙江水電建設,奉獻“金色”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