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01日 來源: 科技日報 作者: 李大慶 陳瑜
本報記者 李大慶 陳瑜
“上午,我正在參加一個會議,忽然總裝備部的一個同志告訴我,可能錢老出事了。一會兒我就聽到了錢老去世的噩耗。太惋惜了。我們還想著明年給他過百歲生日呢!”中科院力學所俞鴻儒院士話語中含著極度的悲傷。
一代巨星離世,中國科技界沉浸在悲痛之中。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院士難以擬制自己的悲痛說:“他是我們國家授予的唯一一個人民科學家啊?!?/p>
8年前,記者在報道“錢學森科學貢獻暨學術思想研討會”時,聽到時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宋健對錢學森的評價:“錢老是20世紀中國科技事業(yè)的巨擘、中國科技界的楷模和中華民族的英雄?!?/p>
這位民族英雄,在歷經人生的98個春秋之后,于今天駕鶴西行?!板X老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世界級科學家。當年他從美國回國時,美國人知道他的價值,對他不放行。他是費了很多周折才回來的?!痹诙畔殓男闹?,錢學森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
正在國外出訪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總經理許達哲聞知錢學森去世的消息,立即通過電話向他的家人表示慰問,對錢學森的辭世表示深切哀悼。他不能忘記,今年6月27日,錢學森還給他寫信,以一個老航天工作者的身份,對航天科工集團成立十周年表示祝賀。他在信中說:“要取得更大的成績,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把系統(tǒng)工程的理論發(fā)揚光大,探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一步發(fā)展的路子;并把它介紹到其他行業(yè)中去。欣聞你們在這方面已有新的考慮、新的舉措。我完全贊成。預祝你們成功!”一個年近百歲的老人,在其生命蠟燭的最后一段,依然關心著祖國的航天科技,關注著這一領域如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fā)展。
俞鴻儒當年是在聽到錢學森的大名后,才報考中科院力學所研究生的。那是1957年,力學所剛剛成立不久,錢學森擔任所長?!昂苓z憾,我沒有成為錢先生的研究生。因為他知道自己太忙,沒有多少時間指導學生,所以他在力學所一個研究生都不帶。雖然沒有成為錢先生的研究生,但他還是經常指導我們?!庇狲櫲逭f當年經常參加錢學森主持的學術報告會?!八约禾脱缅X,買糖果、點心讓大家邊吃邊聽??晌覀兟爼r也很緊張:當他認為某人報告中有問題時,他會隨時叫起聽會的人,問演講者講得對不對,為什么?現(xiàn)場的分析評判對我們收獲很大?!卞X學森一生追求科學,他影響了很多人,也影響了中國和世界。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一院)黨委書記梁小虹不敢相信錢學森真的已經走了。他在電話里對錢學森的兒子說:“錢老永遠活在航天一院人心里,永遠緬懷錢老在一院的那段日子?!鄙鲜兰o60年代,我國發(fā)射了自行設計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在準備期間,科研人員計算火箭推力時發(fā)現(xiàn)射程不夠,但是火箭的燃料貯箱體積有限,再也“喂”不進去了。當時還是小字輩的王永志提出,從火箭體內卸出600公斤燃料會命中目標。在場的專家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也沒人理睬他的建議。發(fā)射前,王永志鼓起勇氣找到技術總指揮錢學森,談了自己的想法。錢學森眼睛一亮:“這個年輕人的意見對,就按他說的辦!”果然,火箭射程變遠了,連打3發(fā)導彈,全部命中目標。從此,錢學森記住了王永志。我國開始研制第二代導彈的時候,錢學森建議,第二代戰(zhàn)略導彈讓第二代人掛帥,讓王永志擔任總設計師。這個故事讓航天一院的許多老同志津津樂道。
中科院高能所的冼鼎昌院士是從事理論物理及同步輻射應用研究的,與錢學森研究的不是一個領域。“我在上世紀50年代就知道錢老的大名。他是一個科學大師,是世界級的科學領軍人物。他留下的東西,中國人不會忘記,世界也不會忘記?!保ū緢蟊本?0月3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