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31 來源:中國廣播網(wǎng)
中廣網(wǎng)北京5月31日消息 據(jù)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1964年10月16號,在茫茫戈壁灘上,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按預訂時間準時起爆,石破天驚之中,中國人記住了一個名字——朱光亞。
朱光亞(資料圖)
1946年,西南聯(lián)大學生朱光亞遠赴美國,攻讀實驗核武力專業(yè)。隨著1949年新重力成立的消息傳到美國,以優(yōu)異成績?nèi)〉貌┦繉W位的朱光亞給全 美中國留學生發(fā)出公開信,號召大家回國:“同學們聽吧,祖國在向我們召喚,回去吧,讓我們回去把我們的血汗撒在祖國的土地上,灌溉出燦爛的花朵!”這封信 不但是朱光亞自己的宣言書,也鼓動了一大批留學海外的年輕人給新中國的科技發(fā)展召喚回無數(shù)的專業(yè)人才。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升空的時候,距離朱光亞出國過去整整18年。那是他追夢的18年,臥薪嘗膽的18年。18年,他帶給中國一個成真的夢想,也給自己的孩子朱明遠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父親離家的背影。
朱明遠:我們一群大院的小孩湊在一起,不知道是誰聊起這個話題說我們的父母是干什么的。后來我們做了一個認證,就是每次核實驗爸爸媽媽是不是都出差。
20世紀70年代之后朱光亞的名字更多的和祖國的科技事業(yè)聯(lián)系在了一起,在參與了原子彈和氫彈的實驗和研制之后,他又相繼組織實施了核電站的籌 建,核燃料生產(chǎn)以及放射性同位素應用等項目的研究開發(fā)計劃,并參與了“863”計劃的制定與實施,以及中國工程院的籌建。2007年、2009年、 2010年,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三次專程看望朱光亞,在總理眼里朱光亞先生不僅是益友,更是良師。
溫總理:光亞同志,我們一塊工作了好多年,您是我學習的榜樣,您好多優(yōu)秀品質(zhì)值得我們學習。您默默奉獻,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國家和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國家和人民永遠惦記您。
歲月使得這位共和國的功臣疾病纏身,他卻仍然為中國的科技事業(yè)奉獻著赤子之心。2007年久病的朱光亞再次提筆寫信,這封信是寫給溫家寶總理的。
溫總理:這是關于當前科技工作的幾點思考和建議,都抓住了要害。
2011年2月26日上午10點多,一顆以朱光亞命名的行星“朱光亞星”像往常一樣沉落,就在這個時刻,朱光亞這顆啟明星也緩緩隕落。行星的光芒周而復始,朱光亞的精神之光也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