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志勇,創(chuàng)、燒傷外科專家,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現(xiàn)任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專家組組長、全軍燒傷研究所名譽所長、解放軍醫(yī)學雜志主任編委,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雜志副主編,國際燒傷學會資深會員,美國、加拿大創(chuàng)傷學會榮譽會員、以色列燒傷學會榮譽會員。2010年獲中國工程院光華獎,中華燒傷學會終身成就獎,軍隊保健工作終身榮譽獎。
名家語錄
醫(yī)生的使命,就是拯救被損毀的生命載體,為之注入新的活力,生長出希望。
四月的北京,草長鶯飛,生機盎然。記者走進盛志勇院士的辦公室時,他正在聚精會神地為學生修改論文。陽光透過窗子照在書柜上,里面整齊擺放的獎杯、獎章和證書印證著這位老人多年來在醫(yī)學上的足跡。整個采訪過程中,盛院士思維敏捷、話鋒犀利,和藹的語言中透出練達和嚴謹。若不是一頭銀發(fā),誰也不會想到他已是92歲高齡。
作為一名軍人,他上過戰(zhàn)場,經歷過炮火洗禮;作為一名醫(yī)生,他救人無數(shù),見證了我國現(xiàn)代燒傷從無到有的發(fā)展史??稍谡劦剿慕洑v時,盛志勇院士只是謙虛地說:“我沒做什么大的貢獻,有些工作我自己做,許多工作是我出點子,由年輕人去做??赡苁亲隽艘恍﹦e人沒做的事吧?!逼鋵?,正是他敢為人先的精神,使得國內外燒傷研究得到了一次次進步與發(fā)展,為無數(shù)人帶來了健康和幸福。
“祖國,我回來了!”
1920年7月1日,盛志勇出生在上海一個醫(yī)生家庭。他的父母開設了一家名叫“滬東醫(yī)院”的診所,用西方醫(yī)學治病救人。當時去醫(yī)院的患者中,很多是貧苦工人,盛志勇的父母對這些人甚是同情,經常扶危濟困,為工人減免治療費用,在工人中有很高的聲望。受家庭的熏陶,盛志勇幼年就立志長大后要做一名醫(yī)生,為百姓治病。
中學時期,盛志勇是在上海一所外國人辦的教會學校中度過的。當年盛志勇十分喜歡運動,乒乓球、足球、網球、游泳、跳繩、踢踺、雙杠樣樣都很厲害,這也為他打下了良好的身體基礎,讓如今92歲高齡的他依然十分矯健。盛志勇年輕時好奇心很強,什么事都喜歡自己動手試一試,他聽說人的顱骨有7個孔,在7個孔里放上7顆黃豆,撒泡尿,顱骨就會在地上滾動,于是他就和同學到郊外找了一個人顱骨如法炮制,結果這個顱骨動也沒動,他才知道這是騙人的說法。盛老回憶起這些幼年往事,笑得像個孩子,也許正是兒時形成的這種凡事都要探個究竟的性格,為他以后的醫(yī)學鉆研精神打下了基礎。
16歲那年,盛志勇如愿以償考入上海醫(yī)學院?!懊恐軐W習48個小時,很多人半夜還泡在圖書館,我常在被窩里看書,來不及脫衣服就睡著了?!笔⒅居禄貞浾f??炭嗟膶W習帶來了回報,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醫(yī)學院畢業(yè)了。但處于抗日戰(zhàn)爭中的舊上海沒有給他從醫(yī)的機會,找不到醫(yī)院去治病救人。后來經著名外科學家沈克非教授舉薦,他橫渡大洋到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醫(yī)學院外科研究室進修。
1948年冬天,修業(yè)期滿的盛志勇決定啟程回國,他的導師卻舍不得這位優(yōu)秀的年輕人,希望他能留在美國。盛志勇承認,美國的確很好,但他卻放不下祖國和親人,毅然決定回國。1948年12月31日,在解放軍的炮聲響徹長江北岸的時刻,他回到了上海。“我回來了!我回來了……”他喃喃自語,眼眶含著的是一個兒子投入母親懷抱的熱淚。
硝煙中的白衣戰(zhàn)士
盛志勇是一名醫(yī)生,更是一位戰(zhàn)士。在近70年的醫(yī)學生涯中,每當國家出現(xiàn)急、難、險、重的情況時,他都置生死于身外,慷慨赴難。
當鴨綠江邊燃起戰(zhàn)火時,盛志勇加入抗美援朝志愿醫(yī)療手術隊,在齊齊哈爾第二陸軍醫(yī)院救治志愿軍傷員。前線傷員搶救急需大量新鮮血液,他協(xié)助沈克非教授建立了新中國第一個中心血庫,成功研制出了向前線輸送新鮮血液的保溫防震箱,挽救了數(shù)以萬計的傷員生命。大批志愿軍傷員運送到后方后,用于止血的明膠海綿發(fā)生危機,盛志勇從凍豆腐中受到啟示,成功研制出了淀粉海綿,填補了戰(zhàn)傷止血的空白。
成昆鐵路開始建設時,他又風塵仆仆,追隨著鐵道兵的步伐穿梭于崇山峻嶺。一次天降暴雨,醫(yī)療隊接到指揮部命令,要立即派人到江對岸搶救一名受重傷的戰(zhàn)士,盛志勇立即背起手術箱下了山。龍川江濁浪翻滾,江面上僅有的一座木橋被洪水沖毀,兩岸之間有一條鐵索在半空中吊著,被風吹得晃來晃去。他毫不猶豫地通過鐵索滑向江對岸……
1976年,震驚中外的唐山大地震使幾十萬人身遭厄運。盛志勇受命率領一個搶救小組急赴唐山,搶救被倒塌廢墟埋沒的生還者。這是一次與死神做殊死較量的戰(zhàn)斗。一位老太太兩條腿被樓板死死擠壓住,身子被擠進床下一個狹小的空隙里,在震后15天里,僅靠偶然的雨水和自己的尿奇跡般的存活下來,但心跳已經非常微弱。盛志勇聞訊趕到后,憑著幾十年的豐富經驗,把她從死神手中搶了回來。唐山抗震救災回來后,盛志勇撰寫了《唐山大地震中大批傷員的醫(yī)療救護及創(chuàng)傷治療的回顧》的報告,此報告在第46屆美國創(chuàng)傷學會FITTS講座上宣讀,引起國際創(chuàng)傷界的強烈關注與反響。
1969年他隨醫(yī)療隊來到陜西安康貧困山區(qū),走家串戶為人民群眾巡診治病。有一位40多歲的農民患了疝氣,痛苦不堪,由于離縣城很遠且家境窮困,整整忍受了十幾年。盛志勇就在一個農家炕頭吊起白布單,卸下門板,搭起手術臺,為他做了手術。手術成功后,這位農民逢人就說:“在咱這山溝溝里,能碰上這樣的老把式,真是我的福氣?。 ?SPAN lang=EN-US>
珍重患者的生命就像珍重自己的生命
醫(yī)生的自豪莫過于技高一籌,救人無數(shù)。盛志勇的科研動力,來源于他對患者的摯愛。他珍重患者的生命就像珍重自己的生命。盛志勇在燒傷領域的艱辛探索和取得的每一項成果,都為在惡火魔掌中僥幸逃生的人們提供了更多生存康復的希望。
航天工業(yè)部的青年女職工孫波因機房意外起火,全身95%燒傷,其中三度燒傷達90%,并伴有重度呼吸道損傷,全身焦黑猶如木炭,生命垂危。盛志勇等專家對她進行了悉心的治療,先后為她進行了38次植皮和整容手術,最長的一次手術達八小時。光病人的頭皮移植就達30多次,而愈后病人竟奇跡般地長出了滿頭烏發(fā)。為了使病人完全康復,他們堅持了20年的追蹤治療,這位女工現(xiàn)在能和正常家庭主婦一樣,用失去手指的雙手包餃子、鉤編織品、打乒乓球,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當記錄這位女工救治、康復的資料片在美國召開的一次國際燒傷會議上放映時,一位美國教授非常激動,竟把介紹情況的中國學者、時任燒傷科主任的郭振榮教授抱起來轉了兩圈,興奮地說:“燒傷面積如此之大,治愈恢復如此之好,這是發(fā)生在中國的人間奇跡,這樣的病人,在美國只能放棄治療?!?SPAN lang=EN-US>
拯救100%燒傷患者的生命,被燒傷界視為一種不可跨越的“禁區(qū)”,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在國外同行看來,100%燒傷患者能活下來,簡直就是一個“神話”。而盛志勇率領下的燒傷團隊,就緊緊盯住這個世界性的難題進行攻克研究,讓“神話”變成了現(xiàn)實。盛志勇說:“我們的使命,就是拯救被損毀的生命載體,為之注入新的活力,生長出希望?!笔⒅居潞退耐掠眯难椭腔?,為那些被火魔吞卷而瀕臨死亡的生靈開啟了生命之門,把我國危重燒傷救治水平推向世界領先地位。迄今為止,他們累計收治燒傷患者2萬余例,燒傷總治愈率達99.8%,燒傷半數(shù)致死面積達98.97%,遠遠高于美國28個燒傷中心的95%和81.00%、英國伯明翰燒傷中心94%和 42.83%的治療水平。
后繼有人是他最大的欣慰
如今,面對迅猛發(fā)展的世界科學技術的挑戰(zhàn),盛志勇把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作為自己后半生的最大心愿。他常說,要贏得21世紀中國醫(yī)學的大發(fā)展,使中國的燒傷醫(yī)學事業(yè)在世界醫(yī)學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當務之急是要培養(yǎng)和造就一大批年輕有為的后來者。
為了年輕一代的茁壯成長,盛志勇教授嘔心瀝血,一絲不茍。他已經是92歲高齡的老人,每天坐在辦公室用他那架英文打字機,逐字逐句為他的學生修改文章,有的文章他要修改3遍以上,直到他認為滿意為止。
現(xiàn)任創(chuàng)傷研究室副主任的姚詠明教授是國內較早開展內毒素研究的青年學者。談起老師對他們的指導和教誨,他如數(shù)家珍?!爱斈辏业谝淮斡糜⒄Z寫論文,寫得很艱苦,沒有電腦,就一臺打字機,像和尚坐禪敲木魚似的,一天到晚嗒嗒地敲,每敲出一篇就交給盛老來改。200多頁,他都逐句逐段地反復修改……”
盛志勇院士的魅力,不僅在于他卓越成就,更在于他對年輕人的關心:“我國燒傷研究領域后繼有人,是我最感欣慰之事?!笔⒅居抡f?!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