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底,空軍航空醫(yī)學研究所組成一支服務調研組,到入藏駐訓航空兵部隊開展高原航空醫(yī)學保障服務,重點是為進藏駐訓航空兵部隊飛行人員服務。雖然連續(xù)奔波,但為了盡快填補高原航空醫(yī)學保障的空白,俞夢孫堅持與大家在一起,兌現(xiàn)著自己的承諾。
今年8月底,空軍航空醫(yī)學研究所組成一支服務調研組,到入藏駐訓航空兵部隊開展高原航空醫(yī)學保障服務,重點是為進藏駐訓航空兵部隊飛行人員服務??紤]到專家服務隊員平均年齡超過50歲,特別是空軍航空醫(yī)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夢孫已年過75歲高齡,作為所長,我和所政委謝光林商量這次就不再讓院士上甘巴拉雷達站了。
俞夢孫知道后,主動找我說:“我是黨和人民培養(yǎng)的院士,我和人民空軍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我的一生都和飛行員航空醫(yī)學保障連在一起,我一定要再上甘巴拉!這樣不僅可以對比駐高原官兵與入藏駐訓飛行人員的身體數(shù)據(jù),又可以再次看望甘巴拉官兵,為他們服務,這也是我去年對孩子們的承諾?。 ?/P>
就這樣,9月2日11時22分,俞院士等專家和甘巴拉官兵的手又緊緊握在一起……
雖然去年因進行高原供氧工程建設,我曾先后3次來到甘巴拉雷達站。但今天,當我把俞院士介紹給在寒風中列隊迎接我們的官兵時,望著一張張透著高原紅的臉龐,一雙雙充滿激動和敬佩的眼睛,我頓時感到雙眼模糊起來,多么可親可愛的官兵,多么可敬可佩的老人!
俞夢孫院士不是第一次來到甘巴拉了。2010年3月9日,空軍后勤部衛(wèi)生部組織有關專家來到西藏,對已投入使用的空軍高原部隊供氧工程運行情況進行“回頭看”。那天,正好是俞夢孫院士74歲生日。
翻過美麗的神湖羊卓雍措,蜿蜒前行8公里,我們一行人終于登上了甘巴拉這個海拔5374米的世界上最高人控雷達站陣地。“一定要把每一名官兵的血氧濃度、呼吸、心率測準,帶回去分析對比?!庇釅魧O開始親自為官兵檢查、測試制氧設備,他也成了甘巴拉雷達站建站以來登上甘巴拉雷達站最年長的一位。
時間:2011-09-27 來源:科技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