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第01版:頭版) 記者:李清華 徐壯志 時間:2012-09-25
有一種花兒名叫馬蘭,你要尋找她,請西出陽關(guān)……
——《馬蘭謠》
老林,你這輩子總是忙,到戈壁沙漠,到祖國各地忙試驗任務。自從5月31日那晚走后,你再也沒有回家。在這100多個日日夜夜里,我和兒女們一直覺得你這一次出差該回來了……
記得,在分離的最后日子里,你拉著我的手,說得最多的話就是:“老伴,我的時間不多了,我不能躺下,一躺下我就起不來了?!?/P>
“到了沒有,到了沒有?”你著急地催問。我知道,正與死神搏斗的你,要把比生命還重要的科研思路和資料急于交給學生們。
“我一生不給組織添麻煩,我的老伴、孩子歷來本分,他們今后有飯吃有衣穿就行了,除非有天大的難事找你,否則你不要過問,影響不好……把我埋在馬蘭?!边@是你留給千里迢迢從新疆馬蘭趕來的基地司令員最后的囑托。
在我眼里,你是為了核事業(yè),不怕苦、不要命、不回頭的人
5月30日晚,你的病情急劇惡化。面對前來看望你的領(lǐng)導和學生,你動情地說:“我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試驗。咱們花錢不多做事不少。搞科學就是搞創(chuàng)造,就要實事求是講實效,為國家負責?!?/P>
老林,你這一輩子就是為核試驗而生,為核試驗而活。從第一顆原子彈試驗起,轉(zhuǎn)眼間,我們相扶相攜走過了45個春秋。
在羅布泊這片沉睡了千年的土地上,有著我們火紅的理想,更有著我們血色的浪漫和含淚的目光。在那個特定的年代,第一顆原子彈的參試者們都嚴守“上不告父母,下不傳妻兒”的保密要求,以“出差”為由匆匆告別親人,西出陽關(guān),遠走大漠。
在馬蘭,沒有人不熟悉那棵老榆樹的故事:奉命秘密出征的王茹芝教授與她的丈夫張相麟,在羅布泊的一棵老榆樹下不期而遇……組織指揮核試驗任務的張愛萍將軍聽罷此事,感慨萬分,給這棵老榆樹起了個名字:“夫妻樹”。
你我雖不在“夫妻樹”下相識,但羅布泊就是我們的月下紅娘。首次核試驗任務,年僅26歲的你用土辦法研制發(fā)明出的“鐘表式壓力自記儀”,成為張愛萍將軍向周恩來總理報告原子彈爆炸成功的重要依據(jù)。從此,“林俊德”的名字傳遍了整個核試驗場區(qū),也悄悄地走進了我這個從南京大學畢業(yè)、來場區(qū)工作不久的女大學生心里。
1967年春天,一把桌椅一張床,你我的行囊合到一起,就算結(jié)婚了。
茫茫戈壁,我們一次次目擊了大漠之光,一次次聆聽了東方巨響,見證了祖國的輝煌。每一次,我們無不是激動地相擁而泣,熱淚盈眶。40多年一路走來,當年我們幾個被張愛萍將軍親切稱為“花木蘭”的女科技工作者,如今被戰(zhàn)友們稱起了“核大姐”。
核試驗事業(yè)是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自主創(chuàng)新搞出來的。52年的時光里,你參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所有的核試驗任務。第一次原子彈試驗,第一次導彈核武器試驗,第一次氫彈試驗……何止是“第一次”,每一次試驗、勘察、取樣,你都是沖鋒在第一線。
聽同志們講,有一次為了搶收數(shù)據(jù),你乘坐的車在搓板路上顛簸得非常厲害,結(jié)果爆了胎。司機戴著防護面具下去修車,行動不便動作慢。你急得一身汗,不顧個人安危,趴在地上和司機一起修起車來。
在我眼里,你是一個為了核事業(yè),不怕苦、不要命、不回頭的人。
在我眼里,你又是不懂人情世故、不會“做人”的人
“我是搞科學的,最相信科學。你們告訴我還有多少時間,我好安排工作?!?/P>
“我是搞核試驗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現(xiàn)在最需要的是時間。”
“不要勉強我,我的時間太有限了?!?/P>
在生命的最后階段,你以絕情的方式對待自己。我知道,你忍受了超乎常人的病痛煎熬,用最后的時間和病魔賽跑:你干脆讓醫(yī)生拔掉了身上的許多管子,把辦公桌搬進病房,只戴著氧氣罩繼續(xù)操作電腦整理筆記;你倔強地拒絕化療、拒絕手術(shù)。你說,與其治療后臥床不起,不如最后爭得分分秒秒……
病危期間,你以不近人情的方式謝絕慰問探訪。一再叮囑:“我沒有時間了,看望我的人一分鐘就夠了,其他事問你就行了!”你特意讓我在周邊另找一間房,專門接待來看望你的人,面對遠道而來的親屬也是如此。
得到你拒絕手術(shù)的消息,基地司令員等領(lǐng)導再次趕到你的病房,力圖與倔強的你溝通。可你等其他同志離開后,關(guān)起門對司令員就是批評:“你作為司令員就不應該來,你來了其他人也得效仿跟著來,浪費時間浪費錢!”“我的情況我清楚,醫(yī)院的情況我也清楚,你不必再勸,我現(xiàn)在需要的是時間,你趕快安排我回單位,我要一段時間把電腦里的材料整理出來,”病房里,你倆閉門足足談了一個多小時……
閑暇中,你常說:“當一個專家對某個專業(yè)領(lǐng)域研究很深入的時候,他的知識與智慧是在這個點上聚焦,跨出這個專業(yè)一步,他對另一個專業(yè)的了解可能為零。所以,凡跨越專業(yè)領(lǐng)域的問題,我沒有資格發(fā)表意見,這既避免講錯話誤導別人,也減少了大量毫無意義的活動,使我有時間全神貫注干自己的工作?!?/P>
出門在外,吃請、請吃的活動你從不參加,就喜歡自助餐;討論會上該說就說,不管在座的官大官小,從不畏懼,令人敬重。你的不懂人情近乎單純。去年,基地為你報全國先進和何梁何利獎,被你堅決拒絕了;外單位評院士送材料的人每次都被你拒之門外;有人求基地領(lǐng)導說情,說評審會上林院士的評價往往比較厲害,希望提前做工作通融通融。領(lǐng)導一聽就笑了:“別白費勁,連我送他一點茶葉他都再三推辭,你們還是好好匯報,只要成果好,過林院士這一關(guān)不是問題?!?/P>
我說,你的做人原則始終停留在“兩彈一星”的火紅年代,所以,任憑社會如何發(fā)展變化,你永遠是一個忠誠、正直、坦率、單純的人。
老林,你太累了!躺在鮮花叢中的你,永遠地閉上了疲憊的雙眼。沒有合攏的嘴角上,依稀看得出你作為軍人的剛毅、專家的執(zhí)著和人生的倔強。這一覺,你睡得是這么久,這么香!
在我眼里,你就是“鏗鏘一生苦干驚天動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隱姓埋名人”的馬蘭人
馬蘭,多么神秘、神奇的名字。它原本是一種屬蘭科的草本植物,高貴典雅、清香四溢,亦稱馬蘭花。
1958年8月的一天,我國原子彈試驗靶場的第一批開拓者,穿越八百里沙海,來到了人跡罕至、鳥蟲飛絕的羅布泊安營扎寨。也許是將軍的馬蹄帶來了馬蘭花的種子,從此,這片荒蕪的戈壁灘上竟到處盛開出了馬蘭花。
多么美麗的花??!將軍的眼睛濕潤了。于是,他提議:“就把這個地方叫馬蘭吧?!?/P>
自此,共和國的版圖上有了“馬蘭”的名字,而同時,這群肩負著特殊使命的中華優(yōu)秀兒女卻從此隱姓埋名。
當時正值國家三年自然災害,生活十分困難。生活上的艱苦大家都能克服,最困難的還是科研中的探索。核武器試驗是直接關(guān)系到國家安危和民族利益的尖端技術(shù),從一開始就受到國外的封鎖和限制。為早日炸響“爭氣彈”,你為爆炸力學測試臥薪嘗膽發(fā)奮攻關(guān)。
你一生勤儉,深知感恩。上中學時,你每個周六都要走幾十里山路回家,既能幫母親干活,又不用在學校吃飯,可以省點錢幫襯家里。你是靠國家的助學金讀完中學、大學的;在哈軍工進修時,組織知道你家境貧寒,主動寄給老家20元困難補助。你常對我和孩子們說,能有今天,離不開黨和國家的培養(yǎng),一定要赤誠報國。
“文革”時,你和許多人一樣受到?jīng)_擊,因所謂的“海外關(guān)系”被撤職受審查,下到連隊當了一名搞施工的“沙子兵”。之后,我和你同時被作為轉(zhuǎn)業(yè)對象處理。就在即將辦理離隊手續(xù)的時候,組織上作為人才又把我們保留了下來。
“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作為馬蘭人,我們都做到了。
我知道你心里始終有一個愧疚,就是因工作太忙,沒抓好女兒的學習,女兒沒能夠上大學。你曾對女兒說:“你是我們的第一個孩子,我們沒有教育孩子的經(jīng)驗,是我們的實驗品,你就多擔待點吧?!蔽覀兊膬鹤右彩怯晌夷赣H撫養(yǎng)到3歲,才回到我們身邊。
和你生活了一輩子,在你心中,事業(yè)始終是第一位的。這么多年,你把家當“旅館”、當“飯?zhí)谩?,絕大部分時間都在辦公室,在試驗場。在你生命的最后3個來月里,也是你一生中陪伴我最長的日子。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看一個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說:“有愛你就大聲說出來?!蹦懵牭搅司妥谖疑磉呎f:“我們一起生活幾十年了,沒說過我愛你,但實際上都做到了,理解對方,默默支持對方,這就足夠了!”
老林,你走后,黨中央、中央軍委領(lǐng)導同志非常關(guān)心,總政專門派人來家里看望,還帶來10萬元慰問金。我把這筆錢作為你最后一次黨費,全部交給了組織。我想,這也是你一生感恩黨的心愿。
在我眼里,你就是“鏗鏘一生苦干驚天動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隱姓埋名人”的馬蘭人。
馬蘭,是你一生生活戰(zhàn)斗過的地方,也是你魂牽夢縈的地方。將來我走了,和你一起回馬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