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CCTV1(焦點訪談) 時間:2012-09-23
主持人 敬一丹:“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您收看《焦點訪談》。在今天的節(jié)目里,我們來認識一位將軍,同時他也是一位院士,這位將軍院士的名字叫林俊德。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蘑菇云,是我們共和國記憶的經(jīng)典畫面。當時還是小伙子的林俊德參與了那次核試驗。在那以后漫長的歲月里,他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wù),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的國防科技事業(yè)。
我們的鏡頭記錄了他生命記憶倒計時的時刻?!?/P>
總裝某基地研究員 中國工程院院士 林俊德:“C盤弄完了,C盤我做完了?!?/P>
畫面上這位戴著氧氣面罩工作的老人就是林俊德,這是在他臨終前最后一天,記者在西安唐都醫(yī)院病房里記錄下來的畫面。
“醫(yī)生想叫你休息一會兒?!?/P>
總裝某基地研究員 中國工程院院士 林俊德:“坐著休息。”
“你要坐著休息啊?!?/P>
總裝某基地研究員 中國工程院院士 林俊德:“我不能躺下,躺下就。”
“坐著比躺著好?。俊?/P>
總裝某基地研究員 中國工程院院士 林俊德:“對,躺下就起不來了?!?/P>
兩小時后,林院士實在挺不住了,他被攙扶著回到病床上。他太累了,這一躺下就再也沒有起來。”
林俊德妻子 黃建琴:“我們有一個外孫,還有一個小孫子,他跟我說的時候,是說給兩個小孩寫點什么,后來就沒來得及寫。”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為了打破西方核大國的核訛詐、核壟斷,黨中央作出發(fā)展核武器的戰(zhàn)略抉擇。當時,西方國家對我國實行技術(shù)封鎖,蘇聯(lián)撤走了核專家并帶走一切資料,中國人開始獨立自主發(fā)展核試驗事業(yè)。
那時,林俊德剛剛大學(xué)畢業(yè),便加入了這支隊伍,來到了核試驗基地。
總裝某基地研究員 中國工程院院士 林俊德:“大家的愛國熱情還是非常高的,搞這個工作可不是說像一般的技術(shù)工作,大家總想在這里面給國家盡一點力。”
走進羅布泊,投身核試驗,從那時起,林俊德就做好了扎根大漠的準備。當時年僅26歲的林俊德,帶領(lǐng)著一群和自己同樣年輕的科技人員,研制出了核爆炸沖擊波壓力自記儀。
當時,林俊德小組研制出的儀器,第一時間準確測得了核爆炸的沖擊波參數(shù)。
總裝某基地研究員 中國工程院院士 林俊德:“我們這個速報回來的數(shù)據(jù),就是其中一項。在(距爆心)20公里的地方,還能測到壓力,而且跟預(yù)計的還基本上差不多,在量級上是對的。”
那時林俊德小組研制的壓力自記儀為我國首次核試驗提供了重要數(shù)據(jù)。
1966年12月28日,我國首次氫彈原理試驗如期進行。林俊德新研制的高空壓力自記儀測量系統(tǒng),為我國首次氫彈試驗飛機投彈安全論證提供了科學(xué)依據(jù)。
半年后,這套高空測量沖擊波的壓力自記儀用在了我國空投全當量氫彈試驗中,同樣獲得了可喜的成果。
1996年7月29日,我國最后一次核試驗成功,就在這一天我國政府向世界莊嚴宣告,從1996年7月30日起,中國暫停核試驗。從原子彈到氫彈,從大氣層到地下,每一次試驗轉(zhuǎn)型對林俊德來說都是全新的課題,暫停核試驗后林俊德又帶領(lǐng)著他的團隊繼續(xù)向新的技術(shù)高峰攀登。2001年,他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由于林院士所研究的屬國防科技領(lǐng)域,大多內(nèi)容都是保密的,我們無法更多地從他的專業(yè)領(lǐng)域去了解他,但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刻,我們看到了一位國防科技工作者是怎樣忘我工作的。今年5月4日,林院士被確診為膽管癌晚期,為了在所剩不多的時間里保證工作狀態(tài),進行最后的沖刺,他謝絕了醫(yī)院提出的化療建議。
林俊德妻子 黃建琴:“老林他自己希望吃中藥,能夠調(diào)理,提高點生活質(zhì)量,能夠延長點時間讓他把這個工作能做完,這是惟一的要求。”
總裝某基地副政委 侯力軍:“司令員、政委去看他,進門他就批評,他說你們作為主要領(lǐng)導(dǎo),就不該來。你們來了,別人都會來,大家都來,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錢?!?/P>
在北京時,林俊德讓女兒買來筆記本,一項一項寫下手頭尚未完成的工作,哪項是國防重點工程,哪項還沒有跟學(xué)生交待清楚,哪些資料還需要整理移交。
5月23日,為了便于工作,林院士轉(zhuǎn)院來到了唐都醫(yī)院。第二天,他就把工作用的筆記本電腦從辦公室拿到了病房。
唐都醫(yī)院護士 趙俊青:“我們每次去巡視的時候,只要不是在治療的時間,然后沒有做任何治療的時候,他都會在電腦桌前?!?/P>
5月26日上午,林院士的病情突然惡化,被送入重癥監(jiān)護室。醒來后,他對醫(yī)生說:“我是搞核試驗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現(xiàn)在最需要的是時間,在這里我無法工作,請把我轉(zhuǎn)回普通病房?!?月29日,轉(zhuǎn)回普通病房的他,更加急于把自己的學(xué)術(shù)思想和技術(shù)思路留給后人,與死神展開了爭分奪秒的賽跑。
總裝某基地研究所政委 李文泉:“那么他最后為什么這樣去拼命地工作,忘我的工作,把他的生命都置之度外,為了工作呢?他一直在思考一個重大的科研課題。他23號來的時候,他認為他還有時間,再進一步把他所思考的東西把它整理完,整理一個非常清晰的一個思路,留給后人去繼續(xù)沒完成的事業(yè),把它繼續(xù)完成。他一看時間來不及了,不這么去玩命工作,不加緊弄的話,根本就來不及了?!?/P>
5月29日,林院士身體出現(xiàn)大面積腸梗阻,醫(yī)生建議手術(shù),他說:“不要勉強我,我的時間太有限了。”
5月30日,他的病情再次惡化,醫(yī)生說如果再不進行解除腸梗阻的手術(shù),很難熬過明天,但他還是堅持選擇工作,放棄手術(shù)。
唐都醫(yī)院護士長 安麗君:“他從7點半就一直在電腦前整理資料,處理他的工作,到晚上的11點多鐘?!?/P>
5月31日早上7點44分,林院士開始要求起床工作。
唐都醫(yī)院護士長 安麗君:“即便是吸著氧,呼吸很費力,當時那樣一個情況,我們覺得他根本就沒有辦法(工作)。”
此后,他先后9次強烈要求起床工作,醫(yī)護人員含淚滿足了他的愿望。
唐都醫(yī)院醫(yī)生 趙利華:“當時的場景是很感人的,是有兩個人把他肩膀,身上得扶著,他手操作著電腦,他的頭已經(jīng)不能夠支撐住了,是有一個人幫他這樣扶著頭,他在那邊工作。堅持到最后,無法堅持的情況下,才躺下。他躺下以后就再也沒起來了?!?/P>
在林俊德生命的最后72小時里,他始終思考著技術(shù)研究方案,先后在電腦上整理歸類大量的科研資料,3次打電話詢問和指導(dǎo)科研工作,2次召集課題組成員布置后續(xù)任務(wù),卻沒來得及給家人寫下留言。
總裝某基地副政委 侯力軍:“林院士最讓我揮之不去的,就是他在生命最后時刻,插著四根管子,戴著氧氣罩,手握著鼠標,坐在電腦前這個形象。我說他是用一個戰(zhàn)士的姿態(tài),戰(zhàn)士沖鋒的姿態(tài)跨越了生死之界。”
林俊德在病榻上完成了人生的最后沖刺,臨終前他叮囑大家:他要葬在核試驗基地,葬在戈壁荒漠之中。因為他是一個戰(zhàn)士,他的一生都在那里做著同一件事,他以此為榮,并為此竭盡全力。
總裝某基地研究員 中國工程院院士 林俊德:“咱們國家進行這么一個偉大的事業(yè),能做點自己微薄的貢獻,還是覺得非常榮幸,這一輩子也夠了。”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的是工作工作還是工作。這位可敬的將軍院士讓我們看到了什么叫忠于職責(zé)。臨終前林俊德院士說:“我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試驗,我很滿意,我本事有限,但是盡心盡力?!北M心,為國家盡心,盡力,為事業(yè)盡力。這既是林俊德院士一生的寫照,也是千千萬萬為中國國防科技事業(yè)奉獻心血智慧的科技人員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