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記者:李大慶 時間:2013-04-04
潘老,您好!清明將至,人們難免回望追思。我的眼前又浮現(xiàn)出您的身影。在我的心中,您是最令我尊敬的科學家之一。
1980年,文革陰霾吹散后第一次評選中科院學部委員(后改稱院士)時,53歲的您當選了。在水利電力界的學部委員中,您是最年輕的,也是唯一的完全在國內(nèi)學習成長起來的水利水電工程專家。
那時,我不認識您,也不知道您。但在剛剛埋葬“知識越多越反動”的觀念、悟徹到“科學技術(shù)是第一生產(chǎn)力”的時代,尊崇您和其他科學家已變成當時尊重科學的象征。這種尊崇,是時代的猛醒,社會的進步,更是文革浩劫后對人們靈魂的洗滌。
光陰荏苒。隨著院士圈內(nèi)越來越多的“緋聞”流傳,那種社會精英與道德楷模的形象在我心中漸漸變得模糊。然而,您于我心中依然是備受尊崇。
這還要從我聽說的一個有關(guān)您的“段子”說起。10余年前,我到中國工程院辦事。那時您已不再擔任副院長的職務。我與一位專家聊起社會上曾一度流傳的有關(guān)三峽大壩裂縫之事。這位專家說:雖然我沒有去三峽具體考察過,但潘家錚去三峽后回來說沒有問題,那就肯定沒事,因為潘家錚從不說假話。
以您的一句話作為評判事物的標準,這是多么崇高的信任啊。您的形象于我心中倏然高聳屹立。
我知道,一個人總講真話不講假話并非易事。您曾自謙道:我并不是坦率到什么話都能講的,但如果有些話不好講,我不開口就是了。這種特殊環(huán)境下的處世,這種君子的自律,也讓人肅然起敬。
您是有底線的。文革中,您被批斗。造反派給了您一條出路:揭發(fā)黨委書記的反黨行為。您思想壓力很大,考慮良久,未昧良心。整個文革期間您沒有寫過一張大字報,所以很晚才被“解放”。您曾言,不說假話是做人的道德底線。
我常想,在中國,科研做到領(lǐng)域頂尖的人有的是,頭戴院士帽的也大有人在,但像您這樣一生不阿諛奉承,恥于說假話的則絕非多見。您的人格是彌足珍貴的遺產(chǎn),我相信因為您,會有更多的人重新燃起對知識分子的尊崇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