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記者:李玉蘭 時間:2013-04-17
2013年4月2日下午,由北京理工大學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聯(lián)合舉辦的“對話2012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小謨院士報告會”在北京理工大學體育館舉行。圖為王小謨操琴和北理工學生魏默然合作《蘇三起解》,行云流水,風采依然。
詩人在詩中寫道:天空中沒有翅膀的痕跡,而鳥已飛過。
大學生活很短暫,匆匆滑過人生,事實上,你已經(jīng)被改變。這一段青蔥歲月給你帶來最大的影響將會是什么?現(xiàn)在在大學所做的哪件事未來會對你的人生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功勛卓著、成就偉岸的人曾經(jīng)怎樣度過他們的大學時光?日前,201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預警機之父”王小謨回到母校北京理工大學,與后輩學子共同回憶大學生活,分享人生歷程和感悟。
大學記憶里的多面王小謨
梅派青衣+摩托車隊選手
王小謨大學同班同學、北京理工大學教授甘仞初:我們一個宿舍的記得很清楚,小謨你經(jīng)常在床上拉胡琴,是京劇團的臺柱。當時北京理工京劇團在北京高校里面還是很有名氣的。又參加了摩托車隊,車隊甚至還拿過高校比賽第一名,你是不是在這方面分享一下你的經(jīng)驗?
王小謨:大學生活是我記憶中最美好的歲月,一輩子也忘不了。在大學,別死讀書。當時我們宿舍有一些全優(yōu)的學生,成績?nèi)?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天天抱著書本。我呢,講的比較好聽屬于活潑,其實就是不太聽招呼,經(jīng)常上晚自習就溜出去了。我在摩托車隊有一幫運動員,去開啊去沖啊,活動也多朋友也多。參與活動,我遇到最難的事就是組織人,大學時代的社團生活鍛煉了我的領導能力。(對話現(xiàn)場,主持人拿出一張照片,王小謨立即認出這是當年自己和京劇團同學們演出《四郎探母》的記錄,并認出照片上的人。王小謨從小喜歡京劇,1956年考大學,被北方昆曲劇院挑中,由于家里反對,才選擇了“第二興趣”,到北京理工大學,學習無線電。他對無線電的興趣從中學開始,當時為了收聽梅蘭芳唱京劇,他自己組裝收音機,并發(fā)展成一門“手藝”。)
甘仞初:小謨,你現(xiàn)在記憶最深的老師是誰?
王小謨:有好多教師給我的印象都很深刻。特別是二級教授、教物理的蔡鳳興,課堂上講著講著就提褲子,很有特色。還有孫樹本教授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教課教的特別好。我剛才看了我的成績單,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只有一科是優(yōu)秀,就是他教的數(shù)學,我很喜歡上他的課。他講的一句話印象最深刻,他的課講了一年多,差不多快上完了,他說,憑你們現(xiàn)在的水平完全可以往前走了。確實,他把我們帶進了門,在以后的科研過程中,很多時候都用到數(shù)學,對我?guī)椭浅4蟆?/P>
晚自習點名
自己覺得不夠好就好好學
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院研究生劉娜:您是北京理工大學1961年的畢業(yè)生,也是我校第一個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的畢業(yè)生。在我們看來,您是一個神話般的人物。但是50多年前,您也和我們一樣生活在這里,我最想問的是:您覺得大學生活給您帶來最大的影響是什么?
王小謨:我注意你講的一句話,我是我們學校第一個獲得國家最高獎的,意味著以后還有第二個第三個,我也這樣希望。
在學校五年,我第一個印象是什么呢?記得被原來的北京工業(yè)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前身)錄取,錄取通知書有一句話一輩子都忘不了。說:歡迎你!未來的紅色國防工程師。一個紅色國防工程師的搖籃,當時學校就是這樣一個氣氛。我真正獨立生活從大學開始,第一站是非常重要的。學校給了我理想和追求。獻身國防就是我們當時的理想。那時候不會想到我們得什么獎,因為國防工程師是默默無聞的,是無名英雄。當時我們的教育也是這樣的。這方面我們的母校和其他大學,比如清華相比,確實不同。每個學校有不同的風格。在大環(huán)境里自然而然形成一個很好的理念。北理工各種活動多,也比較注重集體生活,像我們就有晚自習,晚自習還點名。在這樣一種氛圍下,促使你自己去抓住機遇。沒有人強迫你怎樣怎樣,你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就好好學習。
當時我們系配的教室都是一流的,但我開始時學的不怎么好,一二年級時3分、4分多,沒有優(yōu),三年級以后優(yōu)就多了,說明在這個環(huán)境下的成長。學校第一教育我們,第二給了我們好的身體,還給了我們比較好的知識,使我在后面50年的職業(yè)生涯中能夠做得更好。我在學校學習雷達,出來還是搞雷達,一直搞到現(xiàn)在。
低潮時別閑著
能干多少是多少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電科院人力資源處處長馮拓宇:年輕人在一生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有些困難過不去可能一生就荒廢了,所以我特別想知道您在科研生涯當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您是怎么去克服和面對的?
王小謨:其實困難有兩個方面,對搞科學來說,一個是進程上的困難,攻關攻不下來,這是一方面。我想講的是另外一個困難,是關于人的、環(huán)境的。我25歲就當副總設計師,沒有當幾年,剛把圖紙做出來,結果“文革”被趕下來了,不讓你干了。這個時候是什么樣的心態(tài)非常重要。當時讓我去機房管計算機,那時候計算機很少。我雖然遺憾,但是感到也不錯,順便學學計算機。學會了以后用計算機下棋啊什么的,自得其樂。沒想到這兩年時間對我后半生影響很大。
我在學校沒有學計算機,這里學會以后,很快就用上了,搞第一個雷達的時候我們用手編程。后來也有一次,搞一個大工程,讓我當總設計師,有一天要去北京去匯報,我又被弄下來,換別人了。下來就下來了,后期我們的工程又變成國家的重點。一個人一輩子不可能都是順利的,肯定有起有伏。起的時候別太自以為是,別覺得自己了不得。在低潮時也不要灰心,今天是低潮不見得明天也是低潮??偸窃谧兓?,關鍵是低潮的時候也要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你能干多少就干多少,別閑著,有人一到低潮,就想算了,什么也不干,到真要你做的時候又干不起來,那就真不行了。
一定要有追求
不能混日子
北京理工大學信息工程與電子學院副院長薛正輝:您現(xiàn)在作為北理工信息電子學院的兼職博士生導師,也在培養(yǎng)學生,您最看重學生哪一方面的能力和素質(zhì)?
王小謨:我覺得有兩條非常重要:第一條,追求的目標。他首先要有一個很好的目標,我?guī)Я吮崩砉さ牟┦可?2位,大部分都很好,有一兩位不太行,主要的問題是不用功,對自己比較馬虎,推一推動一動。沒有把事情當做一回事把它做好。第二條是自學能力。到博士這個階段需要鍛煉自學能力,給你一個題目你自己要知道怎么搞,這是最重要的。從查資料到分析資料,到提出自己的意見,首先有自己明確的目標,有追求以后再不斷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有一些特別好的博士生,我也向他們學習很多東西,互相一討論以后就把整個事情提高了。最重要還是第一條,一定要有追求。沒追求就是想混一混,混一個博士畢業(yè),現(xiàn)在也很難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