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CCTV新聞 新聞直播間 時間:2014-06-06
接下來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報道,半個世紀前,年輕帥氣的塔吉克族軍醫(yī)吳天一走進了青藏高原,50年里,他騎著馬跑遍了青藏高原,開展慢性高原病流行病學,病理生理學,臨床學等普查和研究,在低氧生理和高原醫(yī)學領(lǐng)域填補了世界空白,構(gòu)建起高原生存安全的科學體系。
最近這兩天年近80的吳天一院士又露出了老頑童般的笑臉,他負責指導的973前期項目,終于取得了足夠的實驗樣本,研究工作的瓶頸被突破。
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天一:“屠宰完了,那個牦牛還是熱的時候,你得趕快去取標本,五典以后他就不讓你弄了,他要放進入冷庫,所以這個時間非常緊,難度很大。但是現(xiàn)在我們終于取成功了?!?/P>
這個項目是以牦牛為樣本,研究動物高原適應性的生理特征。
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天一:“這個在研究生物,對高原適應上,有重大意義,沒有人搞過,我要來做這個。”
1958年,年僅22歲的吳天一,開始投身研究高原病的防治,1978年吳天一創(chuàng)建了全國第一家高原醫(yī)學研究所。
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天一:“這個青藏高原,原來的面貌是真的貧窮落后,但是資源極其豐富,戰(zhàn)略地位極其重要,人類不可能摒棄這塊土地,我們中國是青藏高原的主人,250萬平方公里,占26%的大陸土地,我覺得是經(jīng)濟建設(shè),國防建設(shè)都要解決缺氧問題?!?/P>
1980年,為了全面掌握各種急慢性高原病由吳天一帶隊,開始在高海拔牧區(qū)調(diào)查牧民體制特征,吳天一和他的團隊騎著馬踏遍了青藏高原的河流、冰川、草原他多 次死里逃生,全身留下14處骨折,他的一條腿里至今留著一塊鋼板。
青海心血管病專科醫(yī)院副主任技師 更登:“咱們要上山、下山、過河,很危險的?!?/P>
青海心血管病??漆t(yī)院主任技師 趙國強:“(有一次)水幾乎淹到,馬的肚皮上了,馬鞍子的鐙就在水里面了,一個漩渦,差點就把他(吳院士)沖走了?!?/P>
2001年,青藏鐵路開工,在吳天一的指導下,青藏鐵路建起23個供氧站,25個高壓艙站,他主持撰寫的高原保健手冊和高原疾病預防常識送到每一個施工者手中,在青藏鐵路五年建設(shè)期間,14萬多駐路大軍沒有一粒因高原病死亡,被國際譽為高原醫(yī)學史上的奇跡。
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天一:“這是對我們的一個肯定,我感到很榮耀,但是我認為更大的,是一個鞭策,比如說青藏鐵路運營期間,每年一千萬旅客,要過這么高海拔的路,怎么辦,怎么防治高山病,路還很遠,事還很多?!?/P>
為高原醫(yī)學研究,吳天一院士傾注了全部按的心血,但是對遠在國外的父母,吳天一滿懷愧疚。如今雙親都已逝去沒能在父母床前盡孝成了他無法彌補的遺憾。
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天一:“不能雙全的,要做這個就要舍那個,我舍的是,沒有到美國和家人團聚,但是我走的是,中國高原醫(yī)學的科研道路,這個不后悔。”
在吳天一院士的辦公室里,還珍藏著一幅馬鞍,每當工作累了,他都會把馬鞍搬出來精心擦試,年事已高的院士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難有機會策馬揚鞭,但這幅曾陪伴他多年的馬鞍寄托了他對高原難以割舍的情懷。
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天一:“青藏高原是我科研的根,是我生命的根,我和青藏高原的土地,人民,已經(jīng)是血肉相連了,我不可能離開這?!?/P>